今日主題:管理企業KPI
一、定義
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,關鍵績效指標)是衡量IT部門績效及目標達成度的核心工具。
- 提升效率
- 控制成本與最佳化資源
- 降低風險、強化資訊安全
- 確保服務品質及使用者滿意度
- 讓IT管理跟企業整體的策略方向一致
二、企業IT管理KPI的四大類別
- IT運營績效 (Operational Performance)
著重在IT基礎設施與系統的穩定性及效能,就是看系統跑得順不順、穩不穩,像是伺服器有沒有掛掉、出問題多久修好,確保日常運營不中斷。
- IT服務管理 (IT Service Management)
關注 IT 部門提供的服務好不好用,使用者滿不滿意,基本上就是IT客服的服務好不好,通常會根據 ITIL 架構來評估。
- IT 成本與投資管理 (Cost & Investment Management)
重點是控制預算跟投資報酬率,確保 IT 支出能支持企業策略並創造價值。
- IT 安全與風險控制 (Security & Risk Control)
重點在於IT安不安全,有沒有防好駭客、病毒之類的,像是資料有沒有保護好、法規有沒有遵守,幫公司降低風險、避免出包。
三、企業設定KPI的流程
- 確認企業策略
首先要確認企業的整體發展方向,像是降低營運成本、強化顧客服務品質或是推動數位轉型,這是為後續KPI設定的核心依據。
- 分解策略至部門目標
企業策略需進一步拆解至各部門層級,確保每個部門的行動皆與整體方向一致,如果企業策略是提升顧客服務品質,那IT部門可以設定提高 SLA 達成率作為目標來應對。
- 選定核心指標
各部門應該要選擇2到3項最具代表性的KPI,如果指標過多,會導致管理困難,而核心指標要具備可衡量性、與目標高度相關性,並能反映實際績效。
- 設定目標值與時間範圍
根據歷史資料、同業水準與企業現況,設定具挑戰性但合理可達的目標值,同時明確設定KPI的追蹤期間,像是每月、每季或是年度。
- 落實管理與追蹤
最後,企業須建立定期檢視機制,持續追蹤 KPI 的達成狀況,並根據實際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與改善,例如透過月會或季報等方式進行檢討。